赠软件计划 最高待遇 欢迎谘询
QQ5825-5957

蓝冠线路测试ROG Ally 先行评测:跨平台游戏自由选,轻量级好手

 
蓝冠线路测试ROG Ally 先行评测:跨平台游戏自由选,轻量级好手感
 
 
但 Windows 还是双刃剑!?
 
感觉在任天堂 Switch 开了个头之后,蓝冠官网愈来愈多的手持游戏装置推出市场。在这当中有主打云端的 Logitech G Cloud、主打 Android 游戏 Razer Edge,也有预载自家系统,香港也能买到的 Steam Deck,让硬核玩家都可以随时随地游玩游戏大作。但最新加入战团的华硕 ROG Ally,无疑是目前诸多竞争者中最强力的挑战者 — 这电竞品牌在硬体上的造诣经常都让小编感到惊艳,那首次挑战主机的他们又有什麽表现呢?我们在正式发表之前来一次实测!
 
在我们早前的动手玩中已经有过一次外观的描述,这回我们就快速简略过场。ROG 是一台有著 7 吋 1080p 萤幕的 Windows 装置,两侧为 Xbox 手把佈局的控制区,官方强调设计“合手合掌合指掌控体验”,小编的掌心确实能包紧那圆弧的手柄,表面还有三角形的防滑坑纹,手感非常好。紧握时也不会感到手把过大、手指能自然地放在上面,这都有得益于两侧边缘那讲究的 14 度斜度:中指也刚好够扣到机背的两个 M1、M2 扳机;食指能扣到两侧肩键;拇指能够轻鬆在正面的摇杆和十字键之间来回,整体手感都相当舒适。
 
ROG Ally 叫人最惊讶的是其重量,609g 的机重看似平凡,不过配重得宜,所以即使是机身有著一定面积的装置之下是相当轻巧。不光是比 Steam Deck 的 669g 更轻,而且考虑到这是一台 Windows 装置,这种反差更是明显。
 
ROG Ally 先行评测
Eric Chan / Engadget
Ally 机顶有著带指纹辨识功能的电源键、状态显示灯、音量键、兼容 ROG XG Mobile 显卡规格的 USB-C,以及两个大大的吹风口。在游戏时,这两个吹风口都会有明显的热风吹出,可见处理器的效能以及内裡散热系统的效率。
 
ROG Ally 先行评测
Eric Chan / Engadget
萤幕两侧会有四个小小的倒角按键,分别用于呼叫出装置设定、Armoury Crate 游戏中心、功能单和检视模式。往下就有立体声喇叭格栅,别看这平平无奇,在 Dolby Atmos 声效加持下,音量相当足够,而且有著极具包围感的游戏声音,非常过瘾。
 
ROG Ally 先行评测
Eric Chan / Engadget
两颗摇杆都有 RGB 灯效,可以透过 Armoury Crate 来进行按键配置、震动回馈、摇杆敏感度、Aura Sync 灯光等等设定。是的,当运行著支援摇杆震动反馈的游戏,像是 FPS 射击游戏,Ally 也会有相当拟真的震动效果出来,是完全比照游戏主机的体验。
 
相对于 Steam Deck、Razer Edge 等对手,蓝冠测速ROG Ally 还有在机背多花心思,除了有“败家之眼”形状的散热孔之外,还在中间有一道虹彩的反光装饰带,增添设计感。
 
ROG Ally 先行评测
Eric Chan / Engadget
萤幕、音响
ROG Ally 先行评测
Eric Chan / Engadget
ROG Ally 是用上 7 吋 1080p 120Hz IPS 触控面板,支援 AMD Adaptive Sync 技术,且有 1,000:1 对比度、sRGB 100% 和 500 尼特的显示规格,在芸芸手持主机之间,仅次于 Razer Edge AMOLED 萤幕的高规格。
 
Ally 的萤幕在实际观赏时是非常清晰,这要归功于带 DXC 涂层的玻璃 Gorilla Glass Victus,官方表示透光率高达 99%。在一般室内游玩时都能清楚看到内容,但在户外游玩时比较逊色,像是小编通勤时打算在公车上玩一阵子,但旁边大太阳直射过来就会反光。
 
硬、软体配合
ROG Ally 先行评测
Eric Chan / Engadget
做为一台 Windows 主机,ROG Ally 是相当完整,搭载著全新推出的客制版 Ryzen Z1 系列 APU,採用了 4nm 的制程、Zen 4 架构与 RDNA 3 内显,搭配 PCIe Gen 4 的 SSD、LPDDR5 的记忆体,并有一个最高传输速率 312 MB/s 的 UHS-II microSD 卡槽。所以除了萤幕小了一点点之外,大家是可以把 Ally 当作一般小 PC 来运行常用的 Windows app,像是 Spotify、Netflix 等娱乐 app,Office 套件当然也是可以的。
 
ROG Ally 支援 WiFi 6E 连线,刚好小编家裡也升级了路由器,在下载今天动不动就逾百 GB 的游戏时更能稳定、快速地完成,当然这也关係到对方伺服器的速度。同时有读者已经在问,为什麽 Ally 没有 5G 支援呢?ROG 方面就指出,在 Wi-Fi 环境下的游戏体验仍然是比较好的,而且也有著续航力的考量。是说,虽然今天在香港的 5G 网路舖设也算是完善,但不时还会有收讯不良的问题,如果是在硬核的 PvP 对战中一边移动一边游玩,中间因为收讯不好而掉线,相信队友们并不会轻易原谅你。
 
ROG Ally 先行评测
Eric Chan / Engadget
在使用 Ally 时,能够按下萤幕左上角的快速设定键,像是 Android 手机一样立马更改装置的效能模式、萤幕解析度、亮度,非常直观。以小编的经验,中间的“效能模式”都能够支持著本机上游戏的需要,当然这是个人有著讨厌散热风扇的嘈音的前提下的想法,如果追求最佳效能就一定是直接开启最高的“极速模式”。
 
前文已经多次提及过的 Armoury Crate 游戏中心,基本上就是大家使用 Ally 时的预设介面,因为所有游戏相关的功能,包括游戏库、装置设计等都整合在这裡。而且虽然 Ally 是一台 Windows 11 装置,但要在这个小小的 7 吋画面空间上以触控和摇杆来操作 PC 介面,还是比较辛苦的。
 
游玩体验
ROG Ally 先行评测
Eric Chan / Engadget
因为 Ally 是一台 Windows 11 装置,所以大家能在 PC 上玩到的游戏都能在上面运行,不管是 Steam、Xbox Game Pass(以及附送的 EA Play)、Epic Game Store 等等,甚至是能安装 Google Play Games 桌机版来玩 Android 游戏。因此目前市场上,在选择游戏时最具弹性的,必然是 ROG Ally。不过 Windows 系统会出现的应用程式兼容、神秘的意外关闭等,也是会在 Ally 上出现,这也是平台本身的“特色”,不过 PC 玩家应该都习惯了吧。
 
ROG Ally 先行评测
Eric Chan / Engadget
小编分别在 Xbox Game Pass、Steam、Google Play Games 都下载了一些游戏,像是《FIFA 23》、《Halo》、《街霸 6》、《人中之龙 7》、《崩坏 3rd》等,这些本来就有针对游戏手把而设计操作的游戏,或是搜寻时加入“控制器游玩”的过滤条件,游玩感觉都非常顺畅。如果偏要挑骨头,就是《FIFA 23》还是比较适合在大电视上玩,在小萤幕上看足球员的名字都有点尴尬。
 
总结
ROG Ally 先行评测
Eric Chan / Engadget
这回 ROG Ally 的先行评测是写在仍未得知价位的情况之下,所以单纯只有考虑其游戏体验。小编认为 ROG 或是说 ASUS 是再一次展现他们在硬体设计上的强大技术力,拿出了一个有很好操作体验的主机。选用 Windows 平台也是一个相当好的方向,毕竟微软也在大力推动 Xbox 游戏生态,能够让玩家自由选择要玩游戏平台、不会受限,ROG 只要专注于硬体表现,以及设下一个漂亮的定价就可以了。
 
因此 ROG Ally 对于习惯以用游戏手把来玩 PC 游戏的玩家来说,是个相当不错的行动款装置,能在通勤、旅游时都继续玩主机级作品,不需要把完整的主机搬出来。只是喜欢玩键盘、滑鼠操作的类型,像是《AOE》、《The Sims 4》之类的,手持游戏机就不能满足这群玩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