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8 月的 HDC 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已籌備數年的星閃 NearLink 近距離無線連結方案首度進入了公眾的視野。一個月後,搭載該技術的首批硬體產品正式推出,以官方宣傳的賣點來看它大有要取代藍牙之勢。那麼這個星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它究竟有多快?延遲有多低?到底有什麼能耐可以吸引到小米、OPPO、vivo 等諸多對手也來加盟這一華為主導的生態?在本文中相信你能找到答案。
星閃是什麼?
華為
華為
籠統地說,星閃(SparkLink)就是一套「一標多模」的無線短距離通訊方案。其中「一標」指的是星閃這一整套由接入層、基礎服務層、基礎應用層組成的系統標準,蓝冠代理而「多模」的意思是透過接入層的不同通訊介面,以對應模式來滿足不同的連結、傳輸需求。
華為
星閃聯盟
目前的版本在接入層共設有 SLB(SparkLink Basic,星閃基礎接入技術)和 SLE(SparkLink-LowEnergy,星閃低功耗接入技術)這兩種通訊介面,並為基礎服務層和應用層提供了相應的安全機制。在兩種介面中,SLB 更偏重高速率、高同步、高併發、高安全的連結。而 SLE 則是專為低功耗的輕量級連結而設,且有一對多特性和能提升傳輸可靠性的 Polar 訊道編碼。簡而言之,你可以把 Wi-Fi 和藍牙視作它們各自的比對目標。
跟藍牙和 Wi-Fi 的比較
我們選擇了目前相對主流的藍牙 5.3 和 Wi-Fi 6 標準來進行了比較。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星閃在列出的這幾個方面相較藍牙優勢都十分明顯,對比 Wi-Fi 則屬於有勝有負。此外華為還將當年未能進入 5G 訊道標準的 Polar 碼技術用到了星閃裡,其作用是大幅提高傳輸的靠干擾能力(+7dB)。至於表中未提到的功耗水準,華為的表述是「藍牙的 60%」,與此同時星閃還有「2 倍的覆蓋距離」。不過以 CP(循環前綴)長度來說,星閃明顯比 Wi-Fi 要短,可以理解為至少現在的版本主要還是會被應用在小於 Wi-Fi 覆蓋範圍的場景。
換言之,即便星閃已經可以取代一部分 Wi-Fi 的功能,但它首要挑戰的還是藍牙(可能這就是華為目前在用 NearLink 而非聯盟名字 SparkLink 宣傳的原因)。紙面上看,星閃未來的潛力巨大。面對現有技術,其初期可能會遭遇晶片成本、生態資源等障礙,但華為背靠中國市場,這些解決起來或許會比許多人想像的容易。
星閃能用在哪些產品上?
華為
華為
華為自己至今共推出了 4 款星閃產品,分別是 Mate 60 系列手機、FreeBuds Pro 3 真無線耳機、MatePad Pro 13.2" 平板和它配套的 M-Pencil 3 觸控筆(同期發表的 Mate X5 摺機意外地沒有支援)。其中 FreeBuds Pro 3 嚴格來說是以藍牙 5.2 為基礎,同時融入了 Polar 碼抗干擾這一星閃核心特性。配合華為自研的麒麟 A2 晶片和 L2HC 3.0 編碼標準,它能實現最高 1.5Mbps 的「CD 級無損」音訊傳輸。不過理論上星閃加 L2HC 這套組合的上限應該不止 1.5Mbps,要想實現 192kHz/24-bit 應該也是沒問題的。
華為
華為
而在 M-Pencil 3 上星閃體現出的最大價值,就是能實現「最低 0ms 延遲」。當然,這不是說筆跟平板間就徹底沒有了延遲,而是延遲已經降到了 μs 級別。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現在還只是把星閃用在了行動裝置和配件的連結上,Mate 60 手機和 MatePad Pro 13.2" 平板間倒沒什麼基於星閃實現的新互動功能。不過要讓我們猜測的話,諸如檔案互傳、螢幕畫面共享、手機上的無線電腦模式等未來估計都會以星閃為前提進行加強吧。
Thunderobot
Thunderobot
而在第三方品牌這邊,已經有好幾家內地廠商公佈了採用星閃方案的新遊戲滑鼠,賣點基本都是 4,000Hz 輪詢率、250μm 低無線延遲和 Polar 碼抗干擾。從規格來看,星閃滑鼠相比藍牙滑鼠應該會有不錯的競爭力。若是跟 2.4G 滑鼠放在一起,延遲基本是同一水準,星閃可能在抗干擾能力上會有優勢。不過單獨的接收器現在還是免不了的,但華為把星閃晶片裝到自家電腦或是授權給別家廠商應該也不是難事。
華為
星閃聯盟
除去上面這些已經有實物在賣的品類外,星閃的官方資料中還提到了智慧汽車(車內即時降噪、360 度環視、車載電池管理等)、智慧終端(即時互動遊戲、電競耳機等)、智慧家居(高清鏡射、無線 Hi-Fi 家庭影院、IoT)、智慧製造(流水線和觸動器配合控制)這些應用場景。
華為打造星閃的契機和前景
Honor
Honor
2019 年 5 月,為響應美國對華為的制裁,以「開放無國界」為宗旨的藍牙聯盟也選擇把華為拒之門外。然而華為本就是為聯盟貢獻過大量技術的重要成員,蓝冠注册憑藉其過往在通訊領域的豐富積累,沒過幾天彼時還歸在華為名下的 Honor 便在 Honor 20 上推出了連結距離可達 200 米的「超級藍牙」方案。接著同月末藍牙聯盟又恢復了華為的會員身分,但在有此經歷後,華為顯然更堅定了要把技術和話語權捏在自己手裡的想法。
星閃聯盟
星閃聯盟
一段時間後,由華為領導的綠牙聯盟正式成立,而它便是如今星閃聯盟的前身。發展到現在,其已吸引到了大約 350 家企業加盟,包括小米、OPPO、vivo、Lenovo、ZTE 等華為在行動行業的競爭對手,以及聯發科、中國移動/電信/聯通、海信、比亞迪、吉利、騰訊、格力、寧德時代等各行各業的知名公司。當然,星閃在初期肯定是先以中國市場為主,當下的政治形勢估計也不利於它向全球普及。
華為
華為
目前支援星閃的硬體尚未大規模上市,因此暫時還無法確定聯盟成員對這項技術的支持力度究竟有多大。不過光華為自己,體量其實已經十分可觀。趁著手機回歸 5G 的勢頭,他們過去幾年在汽車、IoT、PC、商用解決方案等領域的佈局估計都將逐漸發揮作用,這對星閃生態圈的成長應該是相當有利的。